互联网 > 正文
人工智能网热度:

在卖菜这件小事上,为什么互联网巨头打不过农贸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与智能手机的彻底普及,也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其中就包括买菜这件事。作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项,如何将买菜+互联网技术进行完美的应用是现阶段很多公司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根据Mob研究院数据,到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超过4000多家,这其中88%亏损,盈利只有1%。因此,生鲜新零售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为“世界上最难的电商生意”。

前不久,安徽的一家独角兽生鲜公司呆萝卜爆出资金链断裂的新闻,而在差不多时间点另外一家叫迷你生鲜的公司也同样爆出创始人出逃、亏钱会员、代理商和供应商几千万的资金的新闻。小编表示在生鲜电商行业中,这样的新闻已经出现太多太多。不单单是创业公司在生鲜电商这条路上大多全军覆没,同时互联网巨头公司们的生鲜之路也同样走得不顺。快递老大顺丰的电商之路早已夭折,而电商具体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生鲜,至今也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一方面大家对线上买菜的热情不减,而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公司死了一批又一批。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筑美科技总结的只有一条:在买菜这件事情上,互联网公司没有天然卖菜的基因,而流露着卖菜基因的人都在农贸市场里。

互联网生鲜公司在“成本太高”,以及无法避免的高损耗这个核心问题上,他们面对农贸市场是完全处于绝对弱势的。

生鲜的核心就在于一个“鲜”字,难保存,易变质、高损耗——任何一个都能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在这方面,传统菜场自有其优势。传统菜场的摊主一般是夫妻老婆店,全天无休,甚至“全年无休”。老婆白天12小时都在菜场卖菜,老公晚上小批量进货。价格随着销售情况灵活改变,可以实现当天卖完,相比大卖场或前置仓大批量进货,损耗降到了最低。

人们在菜场买菜,眼里所见的“新鲜”与手机屏幕上看到的图片,还隔着无数细节。

由于生鲜产品对于新鲜的要求,这事实上是一门十分精细的生意。个体经营户守着自己的摊子,空了就会拾掇拾掇菜,淋淋水;对于河鲜来说,冬天半夜起来要加热水,夏天晚上要加冰。。。而这些长年累月总结出来的生意经,是那些一年不去几次农贸市场互联网公司白领无法理解的。

最后线上菜场依旧在蓬勃发展,而传统菜场也在展开风生水起的智慧化升级。或许,唯一关键的改变是,人们可以在菜场打烊或者偶尔犯懒的时候,多了一个在手机上买菜的选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cwlcm666;合作及投稿请联系:1519329887@qq.com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