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正文
人工智能网热度:

电商直播热火朝天,视频平台如何“火中取栗”

今年双十一,电商直播火了。

天猫双11开场仅仅1小时3分钟,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越了去年全天;到8点55分,直播成交更是达到了破百亿。直播,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简单粗暴但却极其有效的带货渠道,裹挟着超过50%的天猫双11商家,在成交量的增长之路上一路狂奔。

可以说,在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娱乐产业、品牌等各方力量的共同簇拥下,近两年的直播电商已经朝着产业化的方向推进了。《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过1000亿元,淘宝直播的日均核心用户停留时间接近1小时;淘宝直播日均直播场次超6万场,直播时长超过15万小时,相当于33000多场春晚。今年2月,想要加重这一业务筹码的淘宝直播还上线了独立APP。用淘宝直播运营负责人赵圆圆的话来说:“到了2019年,大家才意识到,原来电商直播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完整的行业。”

如果说过去每一年的天猫双11,都是一次购物体验的迭代和升级,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新场景。那么显而易见的,就在今年,直播这种大火的带货方式已然成为了品牌商家的标配一环。毕竟从本质上来说,所有互联网端的创新都不算创新,也不属于剥离于现实商业场景的新物种。恰恰相反的,它们其实都是线下实体经济的提效:电视购物和直播电商最底层的逻辑,本质上都是线下经济在线上的重演。而直播电商的成功,则是在这个以手机为最主流媒体的时代,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而关于直播带货的话题也是层出不穷,头部播主如李佳琦、薇娅等甚至开始活跃在各大平台甚至综艺节目中。他们已经从一个“销售”,变成一个拥有着庞大粉丝群的KOL,甚至在粉丝的拥护中有了明星的礼遇,他们走到哪儿,货就带到哪儿,他们带什么货,粉丝就买什么。

而面对电商直播如此耀眼的成绩,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哪些内容为王的视频平台们也在尝试从内容端切入带货这一变现模式。对于日活已经上亿的抖音、快手们来说,变现的想象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带货”两个字。短视频旁边的购物车、直播的带货链接等等都是其迫切的体现。

快手的动作十分迅速,早已经将淘宝、有赞、京东、拼多多、魔筷等第三方电商应用和平台接入“快手小店”作为商品的一种主要的露出渠道。国盛证券有过估算,2018年快手全平台的电商GMV在数百亿级。另一个短视频的头部,在推荐算法加持下的抖音也有着另外的内容分发逻辑。有赞的官方数据显示,仅2019年6月份,来自快手的成交订单就超过800万单,销售额超4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快手上有过直播成交的有赞商家超3000家、有赞商家在快手的成交额已达10亿元。

乍一看,视频平台似乎更强于直播带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快手和抖音等平台的基因还是社交,在达人们通过短视频和粉丝建立起信任之后,主要的交易却并并不会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发生。它们带动了购物需求却无法满足需求。在带货方面,现阶段的他们,角色更多的是作为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流量入口。

那么,难道这些视频平台就只能束手待毙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以极链科技提出的视联网概念为例,通过让视频承载互联网的功能服务,来打造一个完整的流量闭环,从而给顾客带来更多的便利。这种便利既是视频作为互联网入口的价值,也能更有效地留住流量,摆脱给他人做嫁衣的命运。

设想如下的场景,在看球赛时看到球星进球后想买双他的球鞋珍藏;在看到《权力的游戏》大结局时有无数吐槽不吐不快;刷抖音时看到别人分享的旅游地标想进一步了解具体信息。

在当下,我们碰到以上的场景,唯一的办法是退出视频,打开淘宝搜索球星球鞋;打开微博和微信疯狂吐槽;打开百度搜索旅游地标的信息。

在这个退出视频、登录其他软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给人带来不便。一方面是视频中的信息并不一定能准确传递到其他功能软件中,另一方面是这个转换过程会破坏人的情绪积累。而如果视频能够直接承载互联网功能,满足人们在视频内购物、社交、搜索等种种需求,同时不影响观看体验,必然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与直播带货的高峰节点往往集中于某几天不同,视频的播放并不会受限于特定的日期。当直播带货的热潮冷却,或许视频带货会成为更持久、也更有效的变现手段也说不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cwlcm666;合作及投稿请联系:1519329887@qq.com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