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正文
人工智能网热度:

锂电池的前世“爱炸”,今生“听话”,多亏这三位!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离子电池领域。三位获奖人分别是:约翰·古迪纳夫( John B. Goodenough )、斯坦利·威廷汉( M. Stant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 Akira Yoshino )。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是又一次跨界的胜利,德州实验室里永不退休的固体物理学家,来自英国又落户纽约宾汉姆顿大学材料系的化学家,兼任大学教授和企业研究员的日本技术大牛,共同分享了这一大奖以及9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约翰·古迪纳夫

“他从不退休,每天都去实验室,永远在为科学发光发热。”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和机电工程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法国科学院以及西班牙皇家学会四院院士,固体物理学家,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

颁奖词:他将锂电池的潜力翻了一番,为更强大、更有用的电池创造了合适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现已97岁高龄的古迪纳夫成为了年纪最大的诺奖获得者。

他在今年六月份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仍在从事电池工作,我也希望看到自己的最后一位博士顺利毕业,他是一个很棒的男孩。但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一不留神就去见上帝了,可能就是这两天的工夫吧。我这个岁数,也不会再收学生了。我希望看到我的最后一个学生毕业,那是我的计划,但我确实无法控制。我每天都努力生活,这就是我所能做的。”

斯坦利·威廷汉

宾汉姆顿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创始之父

颁奖词: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开发第一块功能性锂电池时,利用了锂的巨大动力来释放其外层电子。

吉野彰

“好奇心驱动了我的研究,让我们作出有利人类发展的贡献。”

旭化成集团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现代锂离子电池的首创者

颁奖词:吉野彰成功地从电池中去除纯锂,而完全以锂离子代替,而后者的安全性远远优于锂金属,这使得锂电池得以走向实际应用。

效力于企业的吉野彰可以说一直致力于提高锂电池安全性的技术攻关,这是一个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关键课题,他的贡献为人类的便捷带来了绿色的马力,也给企业带去了巨量的利益。

而当记者问到他所做的研究是否为了钱,吉野彰给出了一个极简的回答——好奇心!

作为一名化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为锂电池获奖点赞:

对电尤其对电池,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和依赖,以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各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各类能量的储备均需电池!我们希望电池能量储量大,充放次数多,安全系数高,工作温度兼容宽等,所以锂电池是电池界科学家们很看好的方向。

电池的研发从原来的铅酸电池到镍镉电池、镍电池,以及到现在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在不断减少,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稳定性也不断提高,正是化学性质的提高让锂电池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质,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不断探索这种电池的原因。

未来这可能也是电池行业和人类能量储备领域上出现重大突破的一个方向,所以今年的诺奖颁给了这三个人,他们不但有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建立起了锂离子电池的模型,他们还推动了产业的应用。1991年索尼的电池就是古迪纳夫和吉野彰所建的模型,他们合作研发的锂电池投放市场后影响了今天的电子设备产品。

锂电池获奖是对科学贡献与产业贡献共同的认可。

在为锂电池研究者获奖贺喜之际,我们了解下锂电池开发历程,了解获奖人——约翰·古迪纳夫在锂电池方面的贡献及其对锂电池研发的个人看法。

(以下2015年发表于《世界科学》杂志第12期上。)

锂电池:让锂的能力达到极致

智能手机如今无处不在,而它们的成功应归功于为它们供电的锂离子电池

之所以我们能将功能强大的“微型电脑”放在兜里随身携带,锂离子电池功不可没。它为通信和交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使超薄的智能手机和行驶距离符合实际需求的电动车开始崛起。

正因为锂离子电池比前一代的镍镉电池体积和重量都小了很多,而供电能力并不逊色,这些发明才成为了可能。锂离子电池更出色的一点是,它的充电寿命更长,而且包含的有害物质要少很多。

作为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金属元素,也是最倾向于失去电子的金属元素,锂是制造电能强大的可携带电池的理想材料。它能胜任大部分的工作,同时具有最小的重量和最少的化学并发反应。

>>>>

锂电池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的锂电池由德克萨斯州的艾克森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开发,是为了应对当时的能源短缺,和之后的锂离子电池不同,当时的锂电池无法充电,使用的含锂化合物在电解质中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它们为第一代数字手表供电,但是早期的原型简直就是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电解质产生的气体会在电池内部聚集,而且只要碰到空气,就立刻会剧烈燃烧。

在之后的3年中,由于电池引发的燃烧事故和顾客的不满,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会定期地遇到挫折。

频繁的召回让锂电池声名狼藉,对锂电池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它的安全性永远都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锂电池改变整个社会能源利用方式的愿景影响深远,在科学家、工程师、风险投资商和企业家之间引发了一股“淘金热”,他们不断努力,试图让锂电池变得更加听话。

约翰·古迪纳夫是来自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的一名固态物理专家,他被广泛认为是当代锂离子电池之父,他说:

现代社会完全依赖化石燃料,因此取代内燃机的动机非常强烈,我们必须找到将社会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的办法,我们关注如何从太阳和风力中获得能量代替化石燃料,但是在获得存储技术前,这并不可行。

实现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的四项主要技术突破中,三项都来自古迪纳夫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末,他制备了带有锂钴氧化物的阴极,这种电池至今仍在给大多数个人电子设备供电。

之后,他和另外一名研究电池材料的科学家迈克尔·萨克雷(Michael Thackeray),继续制备出锂锰氧化物,现在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和很多医疗设备都用它供电。

在90年代,尽管已经退休,古迪纳夫继续研究,开发出用磷酸铁锂制备的更加廉价稳定的正电极,它广泛用于电动工具。

这些化学成分比最早的锂电池更加安全,因为它的电极中没有锂原子。在电池阴极(电池给设备供电时,阴极发生电子和锂离子的移动),晶格将锂离子紧密地束缚在阴极复杂的金属氧化物晶体结构中。锂离子直接穿过电解质,并且不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阿贡国家实验室,一名研究员正在测试原型电极,

试图发现让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充电更快的方法

>>>>

电池的现状

尽管锂电池技术取得了很多进展,如今的技术依然不够先进。

很多手机天天都需要充电,大多数电动车行驶不到160公里就需要充电数小时。特斯拉S系列的行驶里程领先市场上其他电动车,超过了300公里,但它的售价昂贵,至少需要71 000美元。

“在过去25年间,电池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每年都在让电池的性能提升5%至10%,”来自位于伊利诺伊斯州阿贡国家实验室的材料科学家乔治·克拉布特里(George Crabtree)说。“除非发现全新的氧化物,否则就是停滞不前,”他说,“我们无法知晓何时能取得重大突破。”

即便是古迪纳夫,也对该技术的成效感到不满:

“事实上,我们仍未制造出真正的电动车,车的成本必须降低,需要更安全,行驶距离需要更长以使人们不会感到焦虑。”

开发更加持久,充电更快,价格更低的电池的关键是往每个电极中装入尽可能多的锂离子,并使它们在阴阳极之间的流动尽可能快,同时让它的流动不失去控制。

举例来说,古迪纳夫之前的实验合作伙伴萨克雷现在在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电化学存储技术的研究,当时他设计出晶体状的尖晶石分子结构,用于在电池放电时将锂离子安全地送入阴极。由于锂离子在通过移动路径的过程中一直在尖晶石分子结构中,因此电池非常稳定。科学家用类似的结构将锂离子控制得越紧,电池就会越稳定。

但是这种技术也有明显的缺陷:锂离子的移动越不自由,电池的电量就越小。正如从镍镉电池到锂离子电池的转变所证明的那样,提升电能是减轻体积、重量和费用最好的方法。

但是提升电能也不是唯一的办法。

刘平(Ping Liu)来自能源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E),负责具有高能效和能量存储功能的先进材料的研发,他表示:

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让电池更小价格更低,原因是这类技术进步可以让工程师不用安装电子控制装置、装甲板、电池绝缘器和冷却系统,而现今的电动汽车上都需要安装这些以保护电池。

>>>>

锂电池相关技术探索:阳极材料

时至今日,大多数实质性的技术进步来自于阴极,阴极是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吸收锂离子的正极。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使用碳之类的纳米材料来制备更薄的阳极材料,目的是通过减少离子需要移动的距离加速锂在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流动。

一些科学家在开发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的材料,但是这类前沿研究还未产生满意的结果。“至今没有人能做得很好,”克拉布特里说道。“这么薄的层很难制造得平整。”

“今后的突破来自于电池的另一端,也就是更好的阳极。”克拉布特里说。

蒋业明创办了一家叫做24M的公司,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目标是将这一发明商业化。

>>>>

纯锂制作电池

随着纳米科技让电极和电解质技术越来越先进,科学家们在寻找电量更大的电池的路上不觉绕了整整一圈,又回到了使用纯锂而不是锂离子制作电池。

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并不属于锂离子电池,因为锂在电解质中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其他物质,而不仅仅是流经电解质。

锂硫电池同20世纪70年代艾克森公司实验的电池相似,但能储存十倍于相同重量的锂离子电池的电量。问题在于电化学反应会消耗硫并产生其他成分,电解质会被稀释。这两个过程都导致这种电池的早夭。

“理想情况下,你希望电解质只要传输锂就可以了,”巴尔萨拉说道,“其他过程都会产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并发症,崔屹、克拉布特里和其他科学家正在开发能封装硫的纳米材料。崔屹表示他的实验室已经研发了一种可以经受500~1000次充放电循环的锂硫电池,这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来说足够了。但是他又提到,这种电池的电量仍然太低,商业化的原型电池可能还需要五年才会问世。

从电量、重量和成本的角度来看,锂-空气电池可能是锂电池的终极版。

用金属锂作为阳极,气态的氧气作为阴极,锂-空气电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及或许更轻的重量存储和锂硫电池相同的电量。

锂电池的研发看上去异常困难,但更好的锂电池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除了带来可以行驶300千米的电动汽车,它们会让太阳能和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最终让世界脱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013年古迪纳夫教授接受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又称总统科学奖章)时的合影。1922年出生的他,目前仍然坚持工作,继续电池材料的研究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cwlcm666;合作及投稿请联系:1519329887@qq.com

赞助商